| 检测 | 项目/参数 | 领域 |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 | 限制 | 说明 | |
| 对象 | 序号 | 名称 | 代码 | 范围 | ||
| 金属管 | 1 | 弯曲试验 | 301 | 金属管 弯曲试验方法 | ||
| GB/T244-2008 | ||||||
| 2 | 扩口试验 | 301 | 金属管 扩口试验方法 | |||
| GB/T242-2007 | ||||||
| 3 | 压扁试验 | 301 | 金属管 压扁试验方法 | |||
| GB/T246-2007 | ||||||
| 钢丝绳 | 1 | 拉伸试验 | 301 | 钢丝绳破断拉伸试验方法GB/T8358-2006 | ||
| 钢产品 | 1 | 拉伸试验 | 301 | 钢产品机械测试的试验方法及定义ASTM A 370 -2012a | 只测Rel、ReH、 | |
| 2 | 弯曲试验 | 301 | Rp0.2、Rm、A、Z | |||
| 3 | 冲击试验 | 301 | ||||
| 4 | 洛氏硬度 | 301 | ||||
| 5 | 布氏硬度 | 301 | ||||
| 钢、铁及其合金钢 | 1 | 碳含量 | 201 | 钢铁总碳硫含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GB/T20123-2006 | ||
| 钢铁总碳硫含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 ISO 15350-2000 | ||||||
| 非合金钢 低碳含量的测定 第2部分:感应炉(经预加热)内燃烧后红外吸收法 GB/T20126-2006 | ||||||
| 非合金钢 低碳含量的测定 第2部分:感应炉(经预加热)内燃烧后红外吸收法 IS015349-2-1999 | ||||||
| 钢、铁、镍和钴合金中碳、硫、氮、氧含量测定的试验方法ASTM E1019-2011 | ||||||
| 钢铁-碳的定量分析方法 | ||||||
| JIS G1211-2011 | ||||||
| 钢和铁 全碳量的测定:电感应炉中燃烧后红外线吸收法 | ||||||
| ISO 9556-1989 | ||||||
| 2 | 锰含量 | 201 | 钢铁及合金 锰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或可视滴定法 GB/T 223.4-2008 | |||
| 钢、锰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法ISO 10278-1995 | ||||||
|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亚砷酸钠-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锰量GB/T 223.58-1987 | ||||||
| 3 | 磷含量 | 201 |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二安替比林甲烷磷钼酸重量法测定磷量GB/T 223.3-198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