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 |
项目/参数 |
领域 |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 |
限制 |
说明 |
|
对象 |
序号 |
名称 |
代码 |
范围 |
||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 |
1 |
碳、硅、锰、磷、硫、铬、镍、钼、钒、铜、钛、钴、钨、铝、硼、铌 |
201 |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 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GB/T4336-2002 |
|
|
2 |
碳、硅、锰、磷、硫、铬、镍、钼、钒、铜、钛、钴、铝、硼、铌、氮 |
201 |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光学放射真空光谱测定分析的试验方法ASTM E415-2008 |
|
|
|
3 |
铝、砷、铬、钴、铜、磷、锰、钼、镍、硅、锡、钛、钒 |
201 |
进出口碳钢、低合金钢中铝、砷、铬、钴、铜、磷、锰、钼、镍、硅、锡、钛、钒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 SN/T 0750-1999 |
|
|
|
4 |
硅、锰、磷、铬、镍、钼、钒、铜、钛、钴、铝 |
201 |
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GB/T 20125-2006 |
|
|
|
不锈钢 |
1 |
碳、硅、锰、磷、硫、铬、镍、钼、钒、铜、钛、钴、钨、铝、铌、硼 |
201 |
不锈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GB/T 11170-2008 |
|
|
2 |
铬、镍、钼、锰、硅、铜、碳、磷、硫 |
|
用点对面激发技术对不锈钢作光学发射真空光谱测定分析的试验方法 ASTM E1086-2008 |
|
|
|
铝及铝合金 |
1 |
铜、镁、锌、镉、铁、锰、硼、钛、锆、钒、镍、铬 |
201 |
铝合金化学成分光谱分析方法 第10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铜、镁、锌、镉、铁、锰、硼、钛、锆、钒、镍、铬含量HB 6731.10-2005 |
|
|
2 |
硅 |
201 |
铝合金化学成分光谱分析方法 第12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硅含量HB 6731.12-2005 |
|
|
|
3 |
硅、锰、铬、镍、铜、钛、铁、锌、镁、铅、锡、镉 |
201 |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5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GB/T 20975.25-2008 |
|
|
|
4 |
锰、铬、镍、钒、铜、钛、锡、硼、铁、镁、锌、铅 |
201 |
铝及铝合金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JIS H1307-1993 |
|
|
|
铜及铜合金 |
1 |
硅、锰、磷、铬、镍、钛、钴、铝、铁、镁、锌、镉、铅 |
201 |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YS/T 586-2006 |
|
|
2 |
铁、镁、锰、钛、磷、锡、铬、锌、镍、镉、铅、硅 |
201 |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7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GB/T 5121.27-2008 |
|
|
|
3 |
铜 |
201 |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GB/T 5121.1-200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