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输电线路中,球头挂环作为一种关键连接部件,其性能状态直接影响输电线路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然而,由于长期暴露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球头挂环容易出现各种缺陷(如裂纹、腐蚀和磨损等),这些缺陷不仅会降低其机械强度,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现有的检测技术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难以发现微小缺陷,且检测结果受光线、角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检测结果准确性不高。
因此,在该研究背景下,不少研究学者针对输电线路检测技术展开研究,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输电线路缺陷检测,但存在检测时间长、受环境影响大或依赖高质量数据集等问题[1-4]。在以往研究成果[5-6]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基于ResNet50网络的输电线路球头挂环超声检测技术。所提方法可以提高输电线路球头挂环的检测精度和效率,降低漏检和误检的风险,为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1. 球头挂环超声检测技术
1.1 球头挂环超声回波信号平滑处理
文章利用超声检测仪对输电线路球头挂环进行检测,并获取大量超声回波信号,计算超声对于球头挂环的反射系数,从而获取大量的超声回波信号[7-8]。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式中:Rs为超声检测仪对于球头挂环的反射系数;Q1为球头挂环的阻抗值;Q2为球头挂环所用材料的标准阻抗值;ρz为球头挂环材料的密度;Ck为设定的超声检测仪声速;Hb为获取的球头挂环超声回波信号;rz为超声检测仪与球头挂环的接触面积;Fr为球头挂环的能量反射率。
然后,对球头挂环超声回波信号进行平滑处理[9],去除回波信号中的干扰因素,提高回波信号的质量,为后续构建球头挂环检测模型奠定基础。其具体处理过程为
式中:sign表示符号函数:Mh为门限函数;θz为回波信号的门限参数;γ为信号振荡参数;ku为回波信号恒定偏差值;u为回波信号的门限值;��*为平滑处理后的回波信号;ph为平滑系数。
1.2 基于ResNet50网络的检测模型构建
根据超声回波信号,利用ResNet50网络,构建球头挂环检测模型。ResNet50网络作为一种深度残差网络,引入残差块结构,通过跳跃连接提高了信息在网络中的传递速度,利于更加深层次地分析输入数据[10-11]。将其应用到球头挂环检测模型中,能够提取出丰富的回波信号特征,并对提取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球头挂环检测模型如图1所示,将处理过的回波信号作为输入数据,输入到检测模型中。利用起始卷积层a1~a50先对其进行卷积处理,提取出回波信号中的低级特征[12],再利用池化层和残差模块对回波信号的维度进行压缩和恢复,并在全连接层b1~b50中生成相应的特征向量,再将其映射到对应的类别数,生成最终的检测模型。
先对输入的球头挂环回波信号进行特征提取[13]。在提取时,需要多个卷积层和残差块共同作用,即
��=�1(�2(⋯(�50(��* )))) | (5) |
��=�� · �� · �(�)+��(�) | (6) |
式中:Jc为多卷积层函数;F1,F2等为多个卷积层;Tz为残差块函数;g(x)为非线性映射函数,Ws(x)为非线性映射权重矩阵;x为输入数据的格式转换结果。
在此基础上,通过设定损失函数[14],构建相应的球头挂环检测模型,即
��=-∑���lg�� | (7) |
��=����+���� | (8) |
式中:Ls为设定的损失函数;yi为球头挂环第i种缺陷类别出现的概率;pi为球头挂环缺陷出现的概率;Cm为构建的球头挂环检测模型;Wk为全连接层的权重矩阵;bm为全连接层的偏置项。
计算球头挂环异常处的缺陷参数,检测出其缺陷类别,即
��=�(��) · ��-��ℎ� · �� | (9) |
式中:ql为球头挂环缺陷参数值;f为检测模型的求解函数;pm,pn分别表示检测模型中不同类别与缺陷的实际相似度;mk为检测系数;hc为缺陷与检测模型中各个类别的匹配系数。
根据计算的缺陷参数,划分出不同的缺陷类别,由此输出相应的检测结果。
2. 试验测试
2.1 试验环境及参数设置
试验环境配置如下:选用Ubuntu 20.04 LTS作为操作系统,学习框架为PyTorch,数据处理工具为Pandas,编程模型为CUDA。
试验中,为采集输电线路球头挂环的回波信号,选用TH-CS150型超声检测仪。该超声检测仪的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